浅析“十四五”水务行业发展的几个热点方向
阅读 407 · 发布日期 2022-10-21水务行业作为重要的市政公用事业和民生行业,在国家政策的强化引导,相关技术标准的逐步制定和完善、财政资金的支持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等背景下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,本文拟从几个热点的细分方向进行浅析,以期为水务企业能提供一些有益参考。
方向一低碳化发展
2021年3月15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:“要把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,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、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,标志着作为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的2021年也正式成为了中国开启“碳中和”的元年,中国真正迈入低碳发展时代,低碳化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发展导向。按联合国数据,全球污水处理等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大约占全球碳排放量2%左右。水务行业的减污降碳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有着重要的作用,是不可忽视的碳减排领域。在给水系统中,取水、原水输送、自来水输送等环节都涉及大量的能耗。
而在排水系统中,污水处理行业既是能耗大户,还需要消耗大量药剂,间接排放温室气体。同时,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并逸散大量甲烷(CH4)和一氧化二氮(N2O),产生直接碳排放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曾表示,污水处理行业尽管经济总量、投资规模和从业人员只有经济全行业的千分之一,但碳排放量却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%-2%,是名副其实的高碳行业。一些水务行业龙头纷纷开展了相应探索和实践,如北控水务通过BE-EMR借助工艺智能机器人“北控小蓝”,可以实现生化系统运行的无人值守和闭环控制,通过对水、泥、气、药等各个关键工艺参数的智能控制,达到行业运行专家的控制水平,大幅度节省运行的电耗和药耗,降低电耗10-20%,降低药耗20-90%,同时提升处理水质,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,溶解氧控制精度达到±0.1mg/L,达到行业领先水平;首创环保通过生物模拟技术,通过合作成功将荷兰业已成熟的“模型协议”移植到我国污水处理厂,实现该水厂碳源投加量降低70%以上,运行成本降低1800万元/年。预计未来会通过提质增效、节能降耗、能量回收等方面来进一步推动水行业的碳中和目标。
方向二智慧水务
“十四五规划”提出,加快数字化发展,建设数字中国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等国家层面的政策,和各地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,不断促进数字化发展。水务行业作为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,也必将进行数字化转型。智慧水务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,充分发掘数据价值和逻辑关系,实现水务业务系统的控制智能化、数据资源化、管理精确化、决策智慧化,保障水务设施安全运行,使水务业务运营更高效、管理更科学和服务更优质。我国管网漏损率高,水处理效能低下,运营管理上存在以现有能量消灭潜在能量、以药物去除污染物等不可持续问题,且在技术调控、能量消耗、药剂添加等方面有大水漫灌、粗放经营现象,难以保障水处理单元高效精准运行,因此发展智慧水务势在必行。
预计将呈现两个主要趋势,一是“供排污”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。即城市供水、排水、污水处理在技术、管理、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有机地结合,对城市水资源开发、利用和保护实现统一管理。近年来,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而“供排污”一体化改革是最重要任务的任务之一。全国多地水务公司也陆续开展“供排污”一体化工作,在“供排污”一体化发展日益加快的背景下,“供排污”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亦不断增长。二是智慧水务逐渐融合于智慧城市发展体系。当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,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产品。而智慧水务的建设,不仅需要硬件支持,也需要软件支持,利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、互联网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,最终达到增收、减支、人性化的目的。智慧水务通过提高城市供水、排水、污水处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来打造智慧水环境,有力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智慧城市进一步升级发展,同时智慧水务将逐步融合于智慧城市发展体系,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。
方向三农村水环境治理
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(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)提出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强调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,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”“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”等。其中,“分区分类推进”意味着农村污水治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,“加快推进”则意味着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力度要较以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。
与相对成熟的城镇污水处理模式相比,农村污水处理通常面临着如下问题:污水排放总量不大、点多分散、收集难度大、不同时段水量差异大、污染物负荷变化范围大、管网建设滞后、运营管理不够科学甚至闲置不用等问题。从地区来看,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、人口密集,能够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;中部地区已开始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,但接户率不高;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,人口稀疏,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严酷,很多地方尚未具备建设村级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条件。
近日,不少地方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展开部署。广东提出,2022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,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,全省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50%以上。新增完成整治30个面积较大的农村黑臭水体。福建提出,2022年全省新推进5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,各设区市各推进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工程建设。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,在福清、诏安、云霄、南安等4个县(市、区)优先启动试点,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。截至2020年底,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25.5%。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(2021-2025年)》要求,到2025年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%。整个细分市场的市场空间巨大,需根据不同区域的财政能力、环境承载能力、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因地制宜制定时序和选择模式,也需要更多的利用市场化方式,将环境治理和产业开发相融合,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。
希望各水务企业能够把握时代机遇,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,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,以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,以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。
作者:王鲁,北大纵横特聘合伙人
水务行业作为重要的市政公用事业和民生行业,在国家政策的强化引导,相关技术标准的逐步制定和完善、财政资金的支持和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等背景下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,本文拟从几个热点的细分方向进行浅析,以期为水务企业能提供一些有益参考。
方向一低碳化发展
2021年3月15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:“要把碳达峰、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,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、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,标志着作为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的2021年也正式成为了中国开启“碳中和”的元年,中国真正迈入低碳发展时代,低碳化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发展导向。按联合国数据,全球污水处理等水处理行业碳排放量大约占全球碳排放量2%左右。水务行业的减污降碳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有着重要的作用,是不可忽视的碳减排领域。在给水系统中,取水、原水输送、自来水输送等环节都涉及大量的能耗。
而在排水系统中,污水处理行业既是能耗大户,还需要消耗大量药剂,间接排放温室气体。同时,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并逸散大量甲烷(CH4)和一氧化二氮(N2O),产生直接碳排放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曾表示,污水处理行业尽管经济总量、投资规模和从业人员只有经济全行业的千分之一,但碳排放量却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1%-2%,是名副其实的高碳行业。一些水务行业龙头纷纷开展了相应探索和实践,如北控水务通过BE-EMR借助工艺智能机器人“北控小蓝”,可以实现生化系统运行的无人值守和闭环控制,通过对水、泥、气、药等各个关键工艺参数的智能控制,达到行业运行专家的控制水平,大幅度节省运行的电耗和药耗,降低电耗10-20%,降低药耗20-90%,同时提升处理水质,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,溶解氧控制精度达到±0.1mg/L,达到行业领先水平;首创环保通过生物模拟技术,通过合作成功将荷兰业已成熟的“模型协议”移植到我国污水处理厂,实现该水厂碳源投加量降低70%以上,运行成本降低1800万元/年。预计未来会通过提质增效、节能降耗、能量回收等方面来进一步推动水行业的碳中和目标。
方向二智慧水务
“十四五规划”提出,加快数字化发展,建设数字中国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》等国家层面的政策,和各地相继出台的相关政策,不断促进数字化发展。水务行业作为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,也必将进行数字化转型。智慧水务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务技术的深度融合,充分发掘数据价值和逻辑关系,实现水务业务系统的控制智能化、数据资源化、管理精确化、决策智慧化,保障水务设施安全运行,使水务业务运营更高效、管理更科学和服务更优质。我国管网漏损率高,水处理效能低下,运营管理上存在以现有能量消灭潜在能量、以药物去除污染物等不可持续问题,且在技术调控、能量消耗、药剂添加等方面有大水漫灌、粗放经营现象,难以保障水处理单元高效精准运行,因此发展智慧水务势在必行。
预计将呈现两个主要趋势,一是“供排污”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。即城市供水、排水、污水处理在技术、管理、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有机地结合,对城市水资源开发、利用和保护实现统一管理。近年来,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而“供排污”一体化改革是最重要任务的任务之一。全国多地水务公司也陆续开展“供排污”一体化工作,在“供排污”一体化发展日益加快的背景下,“供排污”一体化智慧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亦不断增长。二是智慧水务逐渐融合于智慧城市发展体系。当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,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产品。而智慧水务的建设,不仅需要硬件支持,也需要软件支持,利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、互联网技术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,最终达到增收、减支、人性化的目的。智慧水务通过提高城市供水、排水、污水处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来打造智慧水环境,有力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智慧城市进一步升级发展,同时智慧水务将逐步融合于智慧城市发展体系,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。
方向三农村水环境治理
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(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)提出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强调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,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”“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”等。其中,“分区分类推进”意味着农村污水治理更加注重因地制宜,“加快推进”则意味着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力度要较以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。
与相对成熟的城镇污水处理模式相比,农村污水处理通常面临着如下问题:污水排放总量不大、点多分散、收集难度大、不同时段水量差异大、污染物负荷变化范围大、管网建设滞后、运营管理不够科学甚至闲置不用等问题。从地区来看,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、人口密集,能够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;中部地区已开始建设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,但接户率不高;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,人口稀疏,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严酷,很多地方尚未具备建设村级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的条件。
近日,不少地方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展开部署。广东提出,2022年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,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,全省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50%以上。新增完成整治30个面积较大的农村黑臭水体。福建提出,2022年全省新推进50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,各设区市各推进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工程建设。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,在福清、诏安、云霄、南安等4个县(市、区)优先启动试点,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。截至2020年底,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25.5%。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(2021-2025年)》要求,到2025年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%。整个细分市场的市场空间巨大,需根据不同区域的财政能力、环境承载能力、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因地制宜制定时序和选择模式,也需要更多的利用市场化方式,将环境治理和产业开发相融合,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。
希望各水务企业能够把握时代机遇,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,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,以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,以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。
作者:王鲁,北大纵横特聘合伙人